表演場雙週刊第十二期 - 寶島藝訊 (盧健英專欄):雲門標竿

Photo by Winona (攝於淡水雲門劇場)

Photo by Winona (攝於淡水雲門劇場)

八月二日,國際媒體刊出整版雲門舞 集戶外公演,以及即將退休的掌門人 林懷民與45歲的雲門舞集與台灣群眾 的故事。外國媒體把它叫做「地表最 大型的戶外舞蹈活動」,五萬人安靜一 起看現代舞,五萬人在中場休息時一 起轉動身體,體會呼吸與身體的延展 關係,既是一場告別,也是一個新局 面的開始。

在我的週邊,很多人常說,看不懂雲 門的舞欸,連最忠誠支持雲門的企業 家們都希望林懷民的下一支作品可以 更「親民」,但雲門舞集早就超越了一 個舞團的角色,我們在戶外演出的現 場,不只是為了一場夠不夠聲光的表 演,而是為了一種文化與教養的體驗, 並且透過林懷民的舞蹈理解自己的文化 基底,以及最重要的—標竿價值,「雲 門標竿!」標幟出臺灣被國際認識的起 點,以及帶給社會的遠見及驕傲。

我很高興我生在一個有林懷民的年代 裡,我的第一場雲門戶外經驗是 1982年初在萬華一個社區公園的野 台,那日演抗日英雄《廖添丁》,一個 差不多是西方俠盜羅賓漢的故事,抵抗 強權,但故事不重要,台上各種民 俗人物,廟會色彩,讓都會長大的 2 0 歲 的 我,跟著雲門的作品也開始關 心本土,聆聽自己的故事,回想我這 一生,林老師給我及同代人的精神指 標確實是極為明顯而重要的。演出謝 幕時,老師一貫大踏步地走到舞台中 央,「我們明年此時,再見!」這是雲 門對社會的承諾,又何嘗不是台下的 觀眾對雲門的重要約定。

Winona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