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揚波》綵排直擊:鬼面英雄落地成人

《水不揚波》綵排直擊:鬼面英雄落地成人

採訪、撰文:尉瑋/攝影:香港舞蹈總會 、尉瑋

臉譜是英歌的代表符號之一。在傳統英歌中,年輕力壯的男子們畫上鬼面裝扮成梁山好漢, 叩擊雙棍騰躍起舞,動作粗獷兇悍,頗有排山倒海之氣勢。而在《水不揚波》中,「鬼面英雄」則多了「人」的味道。

綵排中,舞劇一開場,舞者們面對觀眾畫上鬼面,似乎寓意著南遷的流人們為了隱姓埋名, 便以鬼面英雄形象示人。這一刻,正面威猛的英雄添了幾分凡人色彩,而到了楊浩所飾演的男主角身上,則有了更加人性化的展現。

「英歌是英雄的形象,是潮汕文化的人文信仰,也是人文偶像的一種精神崇拜。可以說,是 一種典型的男性社會的價值的載體。於是我們就有了很講『義』的男主角,在他身上結合了所有英歌文化所崇尚的特質——有領導能力,竭盡全力照顧族人......」導演、編舞陳磊說, 「但這個人物的色彩在哪裡呢?他如果只是一個傳統的英雄的話,就很 boring。可是英歌特別的是,他是『鬼面英雄』,在我心中就好像有了英雄『苟且偷生』的想像。」

舞劇中的男主角作為頭人,帶領族人在流徙中經歷過痛苦的抉擇與內心掙扎,更要面對看似失敗的結果,到最後在女主角的幫助與包容下又逢新生。正如陳磊所說,這一曲折過程看似讓他完美的英雄形象打了折扣,卻是更加人性地展現了他的「義」。

楊浩在舞劇中要與雙棍與紗綢等道具「搏鬥」。原本象徵武器的雙棍在他的舞動中更多是為了呈現內心的痛苦與焦灼;而紗綢除了象徵水波外,亦體現人物內心的纏繞糾結。排練中他不斷嘗試將紗綢拋出完美曲線,「我以為我有民族舞底子嘛,應該沒問題,誰知道也不容易。」 他苦笑道。一直以來嘗試當代舞創作的他要不停調整律動與技巧去找回感覺。

「你別聽他說啦,我也沒要求他太多中國舞,」陳磊在旁笑道,「我想要的是展現他個性的東西。」他強調, 舞劇的動作風格仍然是「當代的」,「我們有富美青年英歌隊參與演出,他們已經非常純正了, 那我們只是借用那個形式去表達我們的內容。能夠呈現美好的情懷和精神,對我來說就是成 功了。」

舞劇中最動人的是主角們的一段三人舞。領頭人在女主角的幫助下父子團圓,族人亦在海灣找到新的家園。似乎象徵著內陸文化遇上海洋文化後被包容接納,互相融為一體,而這正是流淌在香港的血液中的歷史經驗。「從人性的角度去思考,比如地域文化的承襲與變遷,在媽祖誕上打英歌,其實就是『入鄉隨俗』。」陳磊說,「這個故事聽起來好像是老調重彈,但卻也是一個永恆的故事。」

詳細活動資料可瀏覽:https://www.art-mate.net/doc/68436

Winona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