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揚波》綵排直擊:這難纏的道具!

《水不揚波》綵排直擊:這難纏的道具!

採訪、撰文:尉瑋/攝影:香港舞蹈總會 、尉瑋

《水不揚波》以英歌文化與媽祖崇拜為背景來講故事,又怎少得了天后媽祖這個重要角色?

 

「媽祖文化建立在以『善』為基礎的情懷上,更加強調『仁』。」導演陳磊說,劇中楊浩所飾演的男主角是遷徙族人的領頭人,他身上所展現的是英歌文化所崇尚的英雄特質,是剛勁的「義」;而何泳濘一人分飾的兩個女性角色天后與漁女,則在在代表著海洋文化的包容性,是柔韌的『善』。「有了『善』的包容才有『義』的堅持。不然『義』就會變得很盲目。」這陰陽兩面的互為比照為舞作帶來更多的閱讀空間。

 

這天的綵排中,天后在「揚波」一場中緩緩登場。她輕紗覆身,在旋轉及拋接的動作中,藉由紗綢展現出朦朧水霧環繞之感。這看來美感十足的道具,卻引來舞者何泳濘大呼「實在太難了!」她解密道,正式的道具是在薄紗中加入有重量的圓盤,「導演很有創意和想法,在紗上面加上有重量的道具,我是第一次見,也是第一次嘗試,很特別。最難的是不知道要怎麼發力,要跟著那個重量,拋出去後接回來時又不能接圓盤,而是要靠拉它旁邊的紗來抽回來,要當下用很快的速度去應變。」

 

創意道具的使用也讓天后的動作質感發生了改變。不同於以往作品中所描繪出來的善良、溫柔的天后,這次的媽祖有一種力量感。何泳濘用「奇異」來形容天后的動作設計,「很sharp,速度等各方面都很不同。」

 

另一位女舞者陳映熹這次將在舞劇中反串飾演領頭人之子。她身材嬌小,動作利落爽快,頗有少年的感覺。在「引航」一幕中,她要展現人物迷路墜崖後,跟隨媽祖的引領前往安逸之地。這一段舞蹈頗有如真似幻的意象之美,群舞們拖動道具海螺燈圍繞陳映熹舞動,象徵海中引路的紅光,陳則在其中摸索前行。到底是真實中的尋路,還是夢境中的被引領?最終燈光緩緩熄滅,舞台漸漸歸於平靜……

 

陳映熹分享道,這次對她最大的挑戰就是要跳出男孩子的感覺。「雖然中國舞中女仔也有很剛勁的風格,但男女的技巧仍有不同,這次要去適應。」她說,「另一大難度則是道具。每個人都有不同道具,男主角是棍,媽祖是紗,我則要用蛇。」英歌中,水滸英雄時遷領頭,掠蛇探路。《水不楊波》中,這條「又軟又硬」的難纏道具則被交到了陳映熹手上。「它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又分頭尾,不僅要拋甩,還要變化複雜的創新動作,很容易做了動作卻搞錯它的方向。這一次導演希望透過道具去設計動作,於是排練的過程中要不停去試,之後再慢慢排。要做到老師的要求真的好難。」她笑道。

 詳細活動資料可瀏覽:https://www.art-mate.net/doc/68436

Winona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