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 2019專訪:以前人的冒險探究精神看待當下展觀未來
一年一度的《微波國際新媒體藝術節2019》(Microwave)於11月1日至17日 期間舉行,今年以「E.A.T. 煙‧起‧天」為題,帶來一系列跟食相關的媒體藝術裝置,展示各式各樣的可能,重視實驗精神的必要。場主訪問了Microwave的節目總監鄺佳玲(Joel),跟大家介紹藝術節中的幾個演出。
表:表演場 鄺:鄺佳玲
表:Joel,為什麼今年會以「煙‧起‧天」 E.A.T.為主題?
鄺:E.A.T.可一字雙意,eat字面解作食, 分開三個字母就化作一段回顧的歷史之 路。「E.A.T.」全稱「Experiments in Art and Technology」,是在1960年成立, 由一群藝術家與工程師所創立的非牟利組 織,旨在探索遊走在科技、媒體與藝術之 間的可能性,其中包括當代音樂大師John Cage。我取了E.A.T.的音,用了「煙‧起‧ 天」作為主題,象徵烽煙四起,有警示的 意思,同時亦有燃起火炬,不斷承傳的意 思。E.A.T.這個主題引領我們去探討跟「放入口的東西」有關的議題,例如環保、食物、未來、科技等。
表:藝術節中會有什麼演出節目?
鄺:主題展覽一如以往於香港大會堂舉行,展覽期間會有多個配合多媒體藝術的演出,藝術家更會在展覽期間,於指定時間,來到展場跟觀眾進行互動。開幕演出 包括《食堂樂隊工作坊》,由來自法國的 Alexis Malbert(又名Tapetronic)帶來; Tapetronic會在展場建起一個實驗廚房,而廚房內所有東西都可以用來即興演出電子音樂, 觀眾可以參與其中,非常適合親子同樂。而主 題展覽中,還有另外一個演出作是基因美食中心(美國 / 挪威 / 愛爾蘭)的《品嚐霧霾》,項目是要使用雞蛋泡沫去採集城市中不同地點的空氣污染情況;參加者將獲得一套品嚐霧霾的組件,並被要求在蛋白酥皮曲奇的麵糊中採集鄰近的煙霧,然後參與者將把這一批煙霧蛋白粉送到一個中央位置,讓觀眾品嚐。這個活動可以讓與會者品嚐並比較一系列在地的霧霾蛋白甜餅。
至於閉幕演出,我們會有由柏林公共藝術 實驗室(Public Art Lab Berlin)合作創辦人Susa Pop發起,與藝術家Michael Ang以及Here to Fame出版的Don Karl共同合作的項目《數位書法塗鴉》。這是一項社區項目,旨在讓所有社會團體自由分享他們對於社會事件的信息、願望以及願 景。Infl3ctor是實踐《數位書法塗鴉》的互動投映技術,使作品能現場實時顯示牆壁和城市屏幕上的標籤與聲明句子。
表:除了主題展覽,在深水埗openground也會有「實驗K場」。
鄺:這次是藝術節首度與台灣月合作,台灣導演瞿筱葳和黃邦銓的作品會於衛星展覽「實驗K場」展出,以食物、回憶與家連結主題,透過短片與串連媒體作品,思考三者之間的關係,重構回憶以開展未來。瞿筱葳在她的著作《留味行》中,紀錄了她奶奶的故事,現在展覽裝置及錄像的形式,展現書中的故事。黃邦銓是現時最受到外國注目的台灣年輕導演,並已獲得多個國際獎項。展場內會放映他的兩齣短片:《回程列車》及《去年火車經過的時候》。
微波國際 新媒體藝術節2019:http://www.microwavefest.net/festival2019/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