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記【大師言談】 林懷民 雲門舞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X 簡文彬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準藝術總監
上月23日(週六),即將於今年年底開幕的台灣衛武營與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在香港舉辦了【大師言談】「臺灣的文化地景與國際面貌」講座,由雲門舞集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林懷民老師以及衛武營準藝術總監簡文彬老師進行對談。
簡老師跟大家分享了衛武營在籌備階段的工作,以及如何有策略地與歐美共同製作,將台灣藝術家帶到國際舞台。他更強調衛武營非常著重發展台灣南部的藝術家,例如歌仔戲,而且在籌備階段中,衛武營亦曾經推出創新作品,讓傳統藝術從户外演出方式過渡到成為能在劇院內上演的演出。
衛武營將於今年10月便開幕,開幕季的節目門票亦已經公開發售,不難發現節目表上有很多跨界創作和跨國共同製作。我急不及待,在早鳥優惠的階段已經買了六檔演出的門票。現時已經有好幾個演出的門票已經售罄。本人十分期待年底前往衛武營,在新建的劇院內,看精彩的演出。
林懷民老師接著分享雲門培養新世代藝術家的經驗,更語重心長,不厭其煩地提醒港台大型場館的管理人,培養藝術家和設計高質素藝術教育及外展活動是非常重要。老師指出,一個劇院的名片是它的藝術家。他舉例,香港的利舞臺曾經有白雪仙在那裡演過,所以劇院便有了名聲。老師講到從古到今,劇院跟餐飲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亦是生活的一部分。
老師的分享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他說即使把建造西九所有的錢放在一個藝術家上,也不一定能培育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藝術不是這種形式做出來的。人不是用錢便買得到的。錢跟時間都花在建築和買國外昂貴的節目上,無論台灣或是香港,到最後,在國際上都沒辦法拿出自己的東西出來跟人比較。錢一定是要丟在培育藝術家身上。劇院的名片是它的藝術家。
另外,他又說到劇場的事業,不管是那一個行當,都是個做夢的行為、是夢幻泡影,都會完結。留下來的,是觀眾感染到的東西,是recreation,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快樂,慢慢文化的樣子才能出來。他覺得按現在的情況,一定要把錢花在藝術家和觀眾培植身上。教育及外展計劃非常重要。
很多時候,我都覺得香港在討論藝術發展的時候,都劃錯重點,對於培養高水平藝術家的討論不多。同時,在藝術教育和外展工作上的想法,似乎也是偏差了,以致於在拓展觀眾的事上,顯得相當力不從心,多年來投入資源,但效果不大。
林老師表示,藝術機構多是依靠公共資源,所以有責任為公眾帶來高水平的作品,而且更應該讓觀眾感受到藝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藝術才是有價值。最近見到有臉書朋友貼出以下一段說話,我覺得跟林老師分享的互相呼應。
"我走出劇院通常不是想這齣戲是否成功,而是想它是否是必要的,如果失去這部作品,它會使我們的生活或歷史缺少了什麼" ---前法國文化部戲劇總監Jean-Pierre Wurtz
衛武營以眾人的藝術中心為定位,實在期待它的開幕;同時,我亦冀盼香港的西九文化區,有一天能夠成為香港市民的驕傲。
圖片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提供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官方網站:https://www.npac-weiwuyi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