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家Rebecca Gilman 揭示女性不由自主的命運 |專訪 《兒欺2020》導演鄭傳軍與得獎女主角陸嘉琪

劇作家麗貝卡.吉爾曼 (Rebecca Gilman)  照片來源:Texas Tech University

劇作家麗貝卡.吉爾曼 (Rebecca Gilman)
照片來源:Texas Tech University

於2018年在香港演藝學院首演的《兒欺》,曾榮獲香港舞台劇獎年度優秀製作、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女主角、香港小劇場獎最佳整體演出。今年,香港戲劇協會決定邀請鄭傳軍再次執導此劇,除部份原班人馬外,亦邀請了一些新演員及設計師加入,製作全新的《兒欺2020》。由近年甚受注目的美國劇作家麗貝卡.吉爾曼創作,《兒欺》 (Luna Gale) 揭露女性生活於缺乏社會 福利資源的世界中,要面對不由自主的命運。《洛杉磯時報》給劇作的評語是:「為美國添加一個最有價值的戲劇作品!」。

由於場主曾在社會服務機構工作,訪問導演鄭傳軍,以及於2018年因演出 《兒欺》而獲獎的女演員陸嘉琪的時候,一起討論了很多在《兒欺》這個劇作中,帶出的重要訊息。

表:表演場 / 鄭:鄭傳軍 / 陸:陸嘉琪

表: 根據《紐約時報》的評語,《兒欺》這個劇作是「聚焦在社區內破舊而且緊絀的福利計劃......被削減了的輔導和治療服務替社會編織出一張可笑的支援破網。」你們怎樣看這個劇作?

鄭: 《兒欺》道出政府對社會提供的資源不足,導致社工的工作壓力非常沉重。同時也講出制度本身不是壞事,可以幫助社工工作; 但過度的著重於KPI (成本效益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卻令社會服務的意義出現偏差。這個劇作準確地對社會問題提出控訴,2014年在美國上演時,非常受 歡迎,並引起不少討論。

LunaGale2020.jpg

陸: 這個劇作本身非常有張力,是一個場景接一個場景推進,令到演員能很快投入角色。2018年演《兒欺》的時候,因為是演藝學院的校內演出,所以導演帶我們揣摩這個劇作的時候,利用了很多角色扮演的訓練,幫助我們演出。我們也拜訪了社會機構反性暴力資源中心,從職員的分享中了解女性在社會中,因為社會觀念及文化,站在受害人的位置,但卻被要求去接受傷害的處境。女性也會在不同環境中,沒有表示 consent (同意)的情況下,被迫接受不同程度的性騷擾。而因為女性在社會上的自卑形象,大多數受害人都不會追究。

表: 劇中的社工Caroline和女嬰的媽媽 Karlie,都曾經受過親屬的性侵。我們也確實發現,現實中,受親屬性侵的個 案是非常之多。

鄭: 劇中的社工Caroline和女嬰的媽媽 Karlie兩人的經歷,道出社會服務的重要。得到幫助的,確實能夠重整人生。 同時,Caroline因為自身的經歷,所以對女嬰的媽媽Karlie有特別的想法,跟世界的眼光與判斷不一樣。作為一個社 工,她選擇違反本子去幫助服務對象, 究竟是否做錯呢?劇作反映出社會服務資源甚為不足,令遭受性侵的女性得不 到適當的支援,而沒辦法走出人生陰霾。戲劇不是用來教育準則與標準答案,而是提出議題討論及思考。

lunagale_2018.png

陸: 因為受到社工的協助而走出傷害, 所以Caroline選擇成為社工幫助別人。 但同樣是受親屬性侵的Karlie,沒有得 到任何的幫助,選擇走上自暴自棄的人生。Karlie的媽媽為了生存,選擇了繼續跟丈夫一起生活,裝作若無其事。女 嬰撫養權決定,受牧師與Caroline的上司所主導。劇中的女性活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她們沒辦法真正選擇自己想要 的人生。關於女性自我形象, Rebecca Gilman在《兒欺》中有深刻的描寫,也常見在她其他的作品中, 例如: Boy Gets Girl。

表:這次重演,會跟2018年的版本不 一樣嗎?

陸:過去兩年,香港發生了很多事,令 到我們對制度有更強的控訴。今次的演出名單會不同,因此當中的chemistry (化學作用) 也會不一樣。同時,我自 己對這個劇作所講的了解更多,會更多留意當中的細節,對這個劇的感受仍然 沉重。

演出詳情:https://theartvenue.net/featuredevents/2020/7/31/luna-gale-2020

Winona Chan